雙工位壓裝機是高技術的壓力機設備,相當于是多臺壓機及拆垛送料系統的集成,即一臺多工位壓力機相當于一條自動化壓力機生產線,一般由線首單元、送料機構、壓力機和線尾部分組成。
??
雙工位壓裝機在長期運行中可能出現以下常見故障,以下是具體故障現象、可能原因及解決措施:
一、機械系統故障
1. 壓裝力不穩定
故障現象:同一工件壓裝時,壓力數值波動超過 ±5% 設定值。
可能原因:
液壓系統:液壓油污染、油泵磨損、溢流閥故障或管路漏氣。
氣動系統:氣源壓力波動(如空壓機故障、管道泄漏)。
伺服電動系統:伺服電機驅動器參數異常、滾珠絲杠潤滑不足或電機編碼器故障。
解決措施:
液壓型:更換液壓油并清洗油路,檢查油泵和溢流閥,緊固管路接口。
氣動型:加裝穩壓閥,檢測空壓機壓力并修復管道泄漏點。
伺服型:重新校準驅動器參數,潤滑絲杠,更換損壞的編碼器。
2. 兩工位不同步
故障現象:兩個工位的壓裝速度或位移存在明顯偏差。
可能原因:
控制系統:PLC 程序邏輯錯誤、同步控制參數設置不當。
機械傳動:齒輪齒條磨損、導軌潤滑不良或絲杠螺母間隙過大。
解決措施:
重新調試同步控制程序,檢查工位間信號反饋是否延遲。
清潔并潤滑導軌和絲杠,更換磨損的傳動部件(如齒輪、齒條)。
3. 模具定位偏差
故障現象:壓裝后零件位置偏移,合格率下降。
可能原因:
模具安裝時定位銷未對齊,或長期使用后模具底座磨損。
工件夾具松動,或限位開關位置偏移。
解決措施:
重新校準模具定位銷,使用百分表檢測模具垂直度和平行度。
緊固夾具螺栓,調整限位開關位置并進行試運行驗證。
二、控制系統故障
1. 設備異常停機
故障現象:壓裝過程中設備突然停止,無明顯報警提示。
可能原因:
安全防護裝置:光柵傳感器被灰塵遮擋、急停按鈕誤觸發或安全門鎖未閉合。
過載保護:實際壓裝力超過系統設定的最大閾值,觸發硬限位保護。
解決措施:
清潔光柵傳感器,檢查急停按鈕和安全門鎖狀態。
重新設定壓裝力上限(建議預留 20% 安全系數),檢查模具是否卡頓導致阻力過大。
2. 參數設置失效
故障現象:修改壓裝力、位移等參數后,設備仍按原參數運行。
可能原因:
人機界面(HMI)與 PLC 通信中斷,或參數未成功保存到系統中。
權限設置錯誤(如未登錄管理員賬戶,無法修改關鍵參數)。
解決措施:
重啟控制系統,檢查通信線纜連接是否牢固。
確認用戶權限,重新輸入參數并執行 “保存 - 重啟” 操作。
三、液壓 / 氣動系統故障
1. 液壓系統漏油
故障現象:設備底部或管路接口處有液壓油滴落。
可能原因:
油管接頭松動、密封圈老化破損或液壓缸缸體磨損。
液壓油溫度過高導致密封件軟化(如冷卻系統故障)。
解決措施:
緊固接頭,更換密封圈或液壓缸密封組件。
檢查冷卻器是否堵塞,清理散熱風扇,確保液壓油溫度在 40-60℃范圍內。
2. 氣動系統壓力不足
故障現象:氣缸動作緩慢,壓裝力達不到設定值。
可能原因:
空壓機故障(如皮帶打滑、排氣量下降)、氣動三聯件(過濾器、減壓閥、油霧器)堵塞。
氣缸內部活塞環磨損,導致壓縮空氣泄漏。
解決措施:
檢修空壓機,更換皮帶或濾芯,調整減壓閥至額定壓力(通常 0.4-0.7MPa)。
拆解氣缸,更換磨損的活塞環,定期添加潤滑油(氣動系統需油霧潤滑時)。
四、壓裝質量異常
1. 零件壓裝后變形
故障現象:軸類零件彎曲、殼體開裂或配合面損傷。
可能原因:
壓裝力過大(超過零件材料屈服強度),或壓裝速度過快導致沖擊載荷。
模具導向柱磨損,壓裝時垂直度偏差超過 0.05mm/m。
解決措施:
通過力 - 位移曲線分析優化壓裝參數,降低壓力或放緩速度。
更換模具導向柱,使用直角尺校準模具垂直度。
2. 壓裝不到位
故障現象:零件未完全壓入指定位置,間隙超過公差范圍。
可能原因:
位移傳感器故障(如光柵尺讀數錯誤),或限位擋塊位置調整不當。
工件來料尺寸偏差(如軸徑過粗、孔徑過小)。
解決措施:
校準位移傳感器,重新調整限位擋塊位置并進行試裝驗證。
反饋上游工序檢測來料尺寸,篩除超差工件。
五、預防維護建議
定期保養:
液壓系統:每 3 個月更換濾芯,每年更換液壓油。
氣動系統:每周排放儲氣罐積水,每月清潔氣動三聯件。
機械傳動:每班次潤滑導軌和絲杠,每半年檢查齒輪嚙合間隙。
狀態監控:
安裝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,實時監測系統運行數據。
建立故障日志,記錄每次故障發生時間、現象及處理方式,便于趨勢分析。
人員培訓:
操作人員需掌握基本故障排查技能(如傳感器清潔、參數復位)。
維護人員需熟悉設備電路圖和液壓 / 氣動原理圖,能快速定位硬件故障。